海参的耳状幼虫通常分为小耳状幼虫、中耳状幼虫和大耳状幼虫。其划分标准如下: 小耳状幼虫:体长600微米以下。口前臂和口后臂明显,其他各幼虫臂不明显或不够发达。水体腔明显。但尚未拉长。 中耳状幼虫:体长600~800微米,各幼虫臂发达。水体腔分化,拉长,但尚未出现凸凹。 大耳状幼虫:体长800微米以上。各幼虫臂粗壮。、水体腔明显分化。水体腔出现凸凹,呈花生状,则标志着耳状幼虫开始进人大耳状幼虫阶段。此后水体腔进一步分化,呈半环状,直到分化出初级口触手和辐射水管原基。同时出现5对环状体。 耳状幼虫因其外形从侧面观很像人的耳朵而得名。耳状幼虫体表有许多褶皱状的突起,叫幼虫臂。幼虫臂左右对称,共6对。由前向后分别为口前臂、前背臂、间背臂、后背臂、口后臂和后侧臂。最先发育成的是口前臂和口后臂。耳状幼虫的消化道分为口、食道、胃、肠和肛门。口呈漏斗状,食道上有排列规则的环状皱纹。胃为卵圆形,膨大。肠为管状,向腹部弯曲。肛门位于幼虫后端的腹面。 体腔囊在初期耳状幼虫明显,位于幼虫的左侧,食道与胃交界的外侧,囊状物,是由原肠顶端分化而来。随着耳状幼虫的发育,体腔囊分化为左前体腔、水体腔和后体腔三部分,左前体腔很小,为退化部分,与背水管相连。后体腔不断向腹面延伸至胃的右侧,并分为右后体腔和左后体腔。水体腔位于食道和胃交界处的左侧,开始呈囊状,后变为半环状。环的凹面向着胃。随着耳状幼虫的发育,从环的外侧即凸面,分化出5个小囊状构造,称为初级口触手原基,以后发育为触手。在初级口触手原基形成之后,又从水体腔的外侧生出5个小囊状物,其与初级口触手原基相间排列。此为辐射水管原基,以后发育为辐射水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