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人工养殖刺参的育苗技术

人气 4830   2012-3-15 20:49

刺参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人们很早就将其列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开发。

一、国内外刺参人工育苗发展史回顾及研究现状

日本是亚洲开发最早的地区。20世纪30年代该国开始研究。1938年,稻叶伝三郎首次进行人工育苗试,用人工解剖法获得受精卵,培育耳状幼苗15 天;50 年代,箕作、山内、田中等,对刺参生态习性、生史及生物学和生态学进行了调查研究。1958年,田中研究了刺参性腺变化、摄食和消化过程等,为人工育苗提供了依据。同年今井大夫、稻叶伝三郎及佃中正吉等,用无色鞭毛虫作为刺参幼体饵料,首次在1.9m3的水泥池内培育出稚参569头;1977 年,石田雅俊改变了传统的人工解剖性腺获得受精卵的方法,首次采用升温诱导法获得受精卵。在4m3~10m3水体中,培育耳状幼体2975万个,获得体长410 μ m 的稚参85000头,稚参平均出苗量为2 2 0 0 头/m3~8600 头/m3,升温诱导法获得受精卵,为工厂化人工育苗打下基础。80 代来,由于刺参资源日益减少,刺参人工育苗与增养殖技术迅速发展,日本的水产试验场及栽培渔业中心相继开展了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针对育苗中的生态因子对幼体发育的影响、幼体发育生理、幼体稚参食性、营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育苗水平明显提高,育苗技术基本确立。幼体培育一般采用了0.5m3~1m3 的强化塑料水槽,少数采用水泥池,初耳幼体放养0.5 个/mL~1 个/mL,幼体饵料为浮游植物( 单胞藻类) ,以角毛藻、金藻为主,培育水为砂滤水,日投饵量维持培育水单胞藻浓度为1万/mL~1.5 万/mL,初耳幼体至0.4mm,稚参出苗量为0~44 万/m3,平均18.4万/m3。稚参培育又称中间培育,一般采用容积2m3~10m3 的泥池,稚参附着器为预先附有底栖藻类的透明乙烯波纹板。将附有稚参的波纹板,移置于吊挂在大池内的箱里进行流水培育,培养水为砂滤水,日流水量为7 个~10 个量程,稚参前期饵料为附着基上的底栖硅藻后期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或冷冻硅藻,培育至体长1cm 的幼参,出苗量一般为2000 万头/m3~3000 万头/m3,望达到4000 头/m3~5000 头/m3,年出苗量一般为200 头~300 头,高者可达2675.6 万头(1989 年)。在人工苗的同时,开发了在自然海区进行的半人工采苗,但限于海况条件,该法未能奏效,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俄罗斯于70年代在海参崴大彼得湾,对刺参的生物学及人工育苗作过调查研究,采用升温刺激获得受精卵,以三角褐指藻、扁藻、盐水肾球藻作为幼体饵料,进行人工育苗试验,出苗量达4000 头/m3。韩国从80 代末,相继开发了刺参人工育苗技术。中国1954 年中科院张风瀛、吴宝玲等,在北戴河采用性腺解剖取卵进行人工授精初获成功,并在试验室培育出耳状幼苗和樽形幼体。1956 年至1957 年,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一步探讨温度刺激诱导产卵的效果,论证了23℃~24 ℃是适宜的诱导刺激水温。以菱形藻和滴虫为幼体饵料培育出一定数量的稚参、幼参。60 年代初,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陈宗尧等,采用解剖性腺取卵人工授的方法,获得受精卵,以衣藻、小新月硅藻、小球藻、盐藻等为幼体饵料,以石莼、大叶藻的粉碎液为稚饵料,培育出一定数量的稚参和幼参。以后此项研究中断,直到1973年原农林部下达了刺参人工育苗和增养殖试验研究课题后,北方沿海山东、河北、辽宁等三省,重新开展了刺参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该技术在七、八十年代迅猛发展,各相关单位相继对刺参的性腺周期发育规律,胚胎发育、产卵习性、幼发育与理化、生物因子的关系,幼体摄食习性、饵料种类的筛选、饵料生物的生态特点及培养方法、稚参的生态习性、稚参饵料、环境因子对稚参成活与成长的影响等方面做了系统研究,为工厂化育苗提供了科依

据。1984 年至1985 年,黄海所、辽宁省海洋所、山东省海养所的刺参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相继通过鉴定,逐步形成一套较完善可行的工厂化育苗工艺。育苗水平及单位水体出苗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黄海所1985年在蓬莱海珍品增殖中心的192m3 水体中,培育出体长1cm 以上的幼参323万头,平均出苗量1.6 万头/m3,最高达2.6 万头/m3。目前,体长1cm以上幼参,平均出苗量稳定在5 00 0 头/m3,一个生产单位出苗量可达400 万~500 万头,高者可达600 万~800 万头。

二、刺参人工育苗技术

1.孵化设备及生态因子

育苗室配套设备有泵房、沉淀池、过滤罐、高位水槽及饵料室等。另外配备适合的管道。育苗室应择近海背风,水清无污染,水深的湾口处岩礁底或沙底,小潮或低潮时能取水的湾口最佳。建筑方向偏东或西南,窗大,通风,光线柔和均匀,光照在1000lx~2000lx,泥瓦盖顶最佳。育苗池采用砖石水泥结构,以长方形为宜,容积10m3,深度≤ 1m。

2.亲参的采捕和蓄养

①采捕 由于室内蓄养条件差,不投饵,捕早,亲参生殖腺发育未熟,且在蓄养中萎缩变细;过晚,亲参在自然海区精卵排出,错过获卵时机。为确保受精卵足量,适时、适量采捕是关键环节。亲参产卵盛期前7 天~10 天,在自然海区水温15℃~17℃时为宜。采捕多由潜水员进行,每次采捕量不宜过多(互相挤压产生脏

现象) ,操作时手及容器应杜绝油污。为保证产卵量,体长≥ 20 cm,最适25cm~30cm,体重≥ 0.2kg。

②蓄养与管理 入池前淘汰排脏及皮肤受损个体。试验证明,水温在18℃~20℃,可蓄养50 头/m3,如个体偏大,可养30 头。蓄养期一般不投饵。每日早、晚全量换水一次,换前清除粪便及污物并拣出已排脏个体。近产卵时,早上换水前应检查池底有否卵产出。

③人工促熟培育 通过升温促熟培育,可提早产卵20 天~30 天。当年可培育出大规格的参苗;另外,由于早采卵可用不耐高温的小新月菱形藻做饵料,避免高温季节敌害生物(如桡足类、海蟑螂幼体)的危害。水体日升温幅度应≤ 1℃,当达13℃~15℃时要进行恒温培养(亲参摄食盛期,夏眠) ,水温不宜升得过高。在产前7 天可将温度升至16℃~18℃。

3.获卵与授精

亲参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为产卵盛期。此期若蓄养500 头,可产卵20批~30 批,总产卵量达四至五粒,完全可满足育苗的需要。有时为集中采卵,需进行人工诱导刺激,方法是:将挑选的亲参阴干0.5 小时~1 小时,再用流水缓慢冲流40 分钟~50 分钟后放入已升温3 ℃~5 ℃的海水中。在傍晚5 时左右进行,经刺的亲参,多于晚8 时~10 时开始活跃,并爬于近水面的池壁产卵。排精前,其头部多左右摇摆。通常雄体排精,对雌性产生刺激,接着雌性排卵。精、卵均从头前背方的生殖孔排出。精子呈白色烟雾状细线,卵橘红色细线。排出后在水中渐渐散开,自然受精。有时,经刺激的亲参当日不产卵、排精,而在第2 天至第3 天夜间进行。由于外观上难以鉴别雌雄,产卵、排精时,为避免精子过多败坏水质,影响孵化,要将排过多的雄性及时拣出。试验证明,精子过多不影响受精率及胚胎发育,只是高温时,如洗卵不及时,过多的精子会败坏水质,影响孵化率。另外,收卵密度应≤ 10 个/mL,以免受精卵过多沉积于池底而造成缺氧。

4.孵化、选育及管理①孵化 待受精卵全部沉于池底后,立即排水至距池底约2 0 c m 处,然后捞出亲参,放入它池。卵定量方法:均匀搅水后取样,取样后,迅速加入新鲜海水( 温差在2 ℃~3 ℃以内) ,使受卵继续孵化,此时如精液仍过多,池水仍浑浊,可再洗卵一次。注意洗卵要在其充分沉底后,胚胎尚未转动前进行。如胚体已开始上浮转动则停止。如孵化密度大,可用木耙上、下搅动池水,勿圆弧式( 水成旋涡状受精卵悬在其中)。

②幼体选育 幼体分离入培育池的过程即为选育。健壮的幼体多集于水中、上层。采用虹吸法( 用虹吸管对准幼体集群区吸入培育池) 选育。培育池保持5cm~10cm水位以减轻对先入幼体的冲击。

5.幼体管理

①投放 为保证育苗质量,幼体投池密度应控制在≤ 1 个/mL,通常0.5个/mL,可育稚参10万头/m3~20万/m3,最高可达41.8 万头,幼体至稚参的成活率达34%~80%。

②换水与管理 孵化后2 天~3天,由于水质较新,幼体较小,饵料积蓄不多,可加水10cm~15cm 一次/ 日,也可加两次。加满后即可换水, 注意温度及水质, 换水量30%~50%。大耳状幼体后期,如有必要换水,清底一次。要先检查池底,如幼体很少或有畸形幼体时,则可用虹吸法吸底。有时尽管池底有部分正常幼体,但有必要吸底,则可用网箱收集幼体。

6.投喂技术

①附着器与饵料接种 为充分利用水体,增加稚参的附着面积,在樽形幼体大量出现时应及时投放附着器。目前采用的附着器多为折叠式或框架式,即将20片聚乙烯或聚丙烯半透明或透明的波纹板组装于长方形的框架中为一组附着器。新附着器用碱水浸泡并冲洗。先接种底栖硅藻并进行培养。为避免藻体老化、板结,使用底栖硅藻前7天~10天应视情况将藻体刷下,反复过滤重新接种。此时,水温应在18℃~26℃,最高26℃;光照在700lx~1000lx,最高≤ 1600lx;盐度为26‰~33‰,盐度≤ 13‰时幼体会大量死亡;pH8.0~8.2;溶氧≥4.0mg/L;有机物耗氧量≤ 2mg/L;氨态氮≤ 200mg/m3。

②饵料种类 目前普遍采用且效果较好的饵料有盐藻、角毛藻,其次是无色鞭毛虫、海水小球藻、微绿藻、衣藻、扁藻、中肋骨条藻、湛江叉鞭金藻、小新月菱形藻、牟氏角毛藻、三角褐指藻、绿光等鞭金藻等都可选做饵料。通常采用2 种~3 种饵料混合投喂,效果更为理想。

③投喂方法 投喂单胞藻类,按水体计算,初饵幼体投饵2 次/ 日~3次/ 日,日投饵量2 万个细胞/mL,中饵幼体3 次/ 日~4 次/ 日,日投饵量为2.5 万个细胞/mL~3 万个细胞/mL,大饵幼体投饵4 次/ 日,投饵量4 万细胞/mL~5 万细胞/mL。藻类应处于繁殖高峰,老化、衰败者不用,因其易下沉,营养价值较低,幼体不易摄食、利用。投喂时间定在每次换水后,因此时幼体分散较均,水质新鲜,可将饵料均匀泼洒于池内。如有条件,最好午夜增投一次,以利幼体夜间摄食。投饵后,要检查幼体胃的饱满程度,以便调整投饵量。

  关注度: 4830   Baidu: 0   360: 0   Google: 4   其他: 18

推荐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
中国海参网_海参代理 | 添加收藏 联系方式见首页
本站绝大部分内容是编辑编撰的原创性文章,有少量转载,如有涉及到虚假、侵权、违法等信息,请联系我们。
版权保护:本站原创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的版权均属本站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